作者:楊帆 來源:采編部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0-24
他不是靠哪本書一戰(zhàn)成名、從而紅遍天下,也沒有推手在背后為其宣傳炒作,完全是憑借著自己的學識、才華與幽默,以大量的作品慢慢積累人氣,影響力與日俱增。他既有扎實的文史功底,又有著出眾的講故事的能力。馬親王的作品特色,可以用三個字總結:博、趣、奇。“博”,是指其廣博的內容;“趣”,是指其風趣幽默的文風;“奇”,是指其出眾的想象力。
作者簡介
馬伯庸
馬伯庸原名叫馬力,“伯庸”這個名字取自屈原《離騷》的第一句:帝高陽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所以大家才會戲稱他為“馬親王”。
作家,人民文學獎、朱自清散文獎、茅盾新人獎得主。被評為沿襲“‘五四’以來歷史文學創(chuàng)作的譜系”,致力于對“歷史可能性小說”的探索。
他的作品把現代人的某些意識注入到古代背景中,使讀者很容易產生共鳴;故事設置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又不失生動有趣,人稱有文化懂歷史的段子手。
今天為大家推薦了六本馬伯庸的作品,每一部都各具特色。
《長安十二時辰》
出版社: 湖南文藝出版社
索書號: I247.59/157
內容簡介:本書講述的是講述突厥狼衛(wèi)在一個夜晚潛入長安城,而主人公張小敬在24小時之內拯救長安的故事,緊張的節(jié)奏且多次反轉,讓人目不暇接。所有的陰謀、紛爭都集中在十二個時辰內發(fā)生。十二時辰,二十四章,每一步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每一刻性命攸關。書中還原了唐朝天寶年間的各種描寫,對建筑,對地形,對百姓生活,直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長安生活圖。
《長安的荔枝》
出版社: 湖南文藝出版社
索書號: I247.53/1158
內容簡介: 這是一部有著獨特的歷史小說敘事視角、生動的歷史再現和深刻的現實寓意。小說以唐代玄宗年間的一個小人物李善德為主角,通過他運送荔枝至長安的艱難歷程,巧妙地展現了唐朝盛世的繁華與背后的艱辛。書中馬伯庸以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精湛的文筆,將唐朝的風土人情、官場生態(tài)、民間疾苦等細節(jié)描繪得栩栩如生。
《兩京十五日》
出版社: 湖南文藝出版社
索書號:I247.53/1065
內容簡介:本書故事源于《明史》里關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實記載——“夏四月,以南京地屢震,命往居守。五月庚辰,仁宗不豫,璽書召還。六月辛丑,還至良鄉(xiāng),受遺詔,入宮發(fā)喪”。寥寥幾字,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意?千里長河,星夜奔馳,四面楚歌,命懸一線。太子這一場沿著大運河的極速奔跑,跑出了皇權與民意的博弈,跑出了宮闈與官場的心機搏殺,跑出了糾葛數十年的復雜恩怨。這是一個小捕快、一個女醫(yī)生、一個芝麻官和一個當朝太子的心靈之旅,一幅描繪明代大運河沿岸風情的鮮活畫卷。
《食南之徒》
書籍簡介
出版社:湖南文藝出版社
索書號: I247.57/8445
內容簡介:這是馬伯庸2024年全新長篇歷史小說。貪吃的漢使唐蒙來到饕餮圣地南越,卻卷入南越宮廷的斗爭之中,南北對峙、族群隔閡、權位爭斗、國策興廢,他能破局的也只有那顆追求極致美食的心。沒人想到,唐蒙敏感的味覺竟然拓展了大漢對中華版圖的認知。西漢“吃貨”唐蒙出使南越,從“躺平”到“趟平”的故事。一味不知原料的醬料,一枚原生北土的棗核,勾連出中華版圖變遷的一段隱秘傳奇,西南絲綢之路開拓史竟也由此展開。
《大醫(yī)》
書名:《大醫(yī)?破曉篇》(上下冊)、《大醫(yī)?日出篇》(上下冊)
出版社:上海文藝出版社
索書號: I247.57/7993
內容簡介:在那個清末亂世之中,每個人都要在時代面前做出自己的選擇。醫(yī)生們的視角,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,更是讓我們敬佩的。書中的主人公們沒有金手指,他們一路跌跌撞撞,在不斷試錯中成長為懸壺濟世的大醫(yī)。《破曉篇》講述的是中國紅十字會總醫(yī)院中三位來自南北各地,出身不同孩子的故事。到了《日出篇》,我們將看到三個人,從少年到青年再到暮年,一步步從一名青澀稚嫩的醫(yī)生逐步成為獨掌一方的國之大醫(yī)。
太白金星有點煩
出版信息:湖南文藝出版社
圖書館索書號:I247.57/8321
內容簡介:太白金星李長庚最近有點煩。天庭和西天聯合推出了“西天取經”的重大項目,他受命策劃九九八十一難,確保項目無虞。老神仙本以為一切盡在掌控中,誰知天大的麻煩才剛剛開始。作者在不改變經典著作《西游記》結局的基礎上展開了豐富有趣的職場生態(tài),即便李長庚錦囊無數,也不免常常陷入焦慮。都說神仙要“超脫因果,太上忘情”,都說不要在職場里動感情,即使得了“仙”“佛”之號,依舊拋不下一個人字,有人,就有拋不下的牽掛、因果與苦樂得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