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 來源:孝感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13-07-12
進入7月后,高溫一波接一波地襲擊澴城,天氣持續(xù)酷熱。昨日上午11時許,記者手持溫度計走上孝感城區(qū)街頭時,溫度迅速攀升至36℃,火辣辣的陽光逼得市民紛紛躲進商場等公共場所,享受室內空調帶來的清涼。記者了解到,早在2007年,國家就對公共場所的空調溫度設置做過明確要求,即所有公共建筑內的單位,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℃。那么孝感城區(qū)公共場所的空調溫度設置得適宜嗎?記者分別走訪了部分商場、超市、圖書館、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,發(fā)現絕大多數商戶室內空調溫度設定在26℃左右。
商場圖書館挺“涼爽”
上午10時,記者首先來到位于長征路的保麗廣場,從文化東路進入廣場的入口處,記者拿出溫度計,顯示溫度為28℃。一位老人在地上鋪了塊布,正帶著孫子在此處納涼。老人表示,這里溫度不熱也不太冷,對老人和孩子來說,比較合適。隨后,記者拿著溫度計在保麗廣場1至3樓走了一圈,除人流量少的通風口冷風略大外,其他地方的溫度則維持在28℃左右。
10點30分,在長征路中百倉儲,許多市民正在買菜。記者手中的溫度計顯示為28℃。而在收銀臺,溫度為26℃。“超市里比較涼快,還蠻舒服的。”一位結賬的男士如是說。
隨后,記者又來到市圖書館。在二樓閱覽室內,閱讀區(qū)幾乎座無虛席。記者注意到,里面兩臺空調的溫度分別顯示為27℃和28℃,幾臺吊扇也正在工作著。一位老太太身著短袖,將自帶的蒲扇擱在桌子上,正聚精會神地看書。此時,記者手中的溫度計顯示為28℃。“怎么空調電扇同時在使用?”當記者詢問圖書管理員時,對方告訴記者,空調開得太低負荷量大,再加上學生和老人也受不了。幾位閱讀者也表示這里涼而不冷,挺舒服。
部分場地些許“凍人”
11時,記者來到城站路與文化路交會的一家銀行內,記者看到,里面兩臺空調一臺顯示為27℃,另一臺則為17℃。“雖然從火熱的室外走進來時,感覺挺舒服的,但坐久了就有點冷。”正坐在等候區(qū)里的一名顧客說道。
當記者推開文化路一家男裝店的玻璃門時,明顯感覺溫度較室外低了許多。有店員告訴記者,店內空調溫度一般根據天氣來調整,“像今天比較熱,我們空調的溫度一般都開在17—20℃之間。”正在這時,一位從該店走出來的女士說,在里面逛了一圈,感覺涼颼颼的。“本來天熱穿得就比較少,里面空調溫度開得這么低,雞皮疙瘩都起來了。”該女士表示,盡管天熱逛街,但她總會把防曬衣穿著,避免一些商家冷氣開得太低,吹得渾身不舒服。
記者觀察到,該路段一些店子開著空調還敞開著門。“從門口經過時,都明顯感覺到有些冷意。”一過路市民如是說。當記者在該路段拿出溫度計測量時,上面顯示為29℃。
餐館車站略顯“羞澀”
中午11時20分,驕陽曬得路面發(fā)燙,一出門便感覺到騰騰的熱氣撲面而來。記者在城站路上看到,路上車輛和行人并不多。
隨后,記者來到學院路上,在一家飯館內,記者看到雖然店內一臺舊空調已經打開,但不少顧客邊吃邊擦著額頭的汗,記者手中溫度計上顯示為30℃。一位潘女士在結賬時,還向老板抱怨溫度過高,飯吃得并不舒服。“本想來吹吹冷氣吃頓好飯,結果鬧得滿頭大汗,真是掃興。”
下午4時許,記者又來到孝感火車站,在車站外,記者發(fā)現溫度計上顯示為37℃。隨后記者來到二樓候車廳,只見廳內人流涌動。雖然候車廳的風扇和空調已經打開,但不少乘客都汗流浹背,多位候車的乘客擠在風扇下“搶涼快”,不時還拿出手中的手帕擦著額頭上的汗。記者在候車廳站了不到3分鐘,便直冒熱汗。拿出溫度計一量,上面顯示為36℃。
對此,不少乘客認為候車廳的制冷設備還是略帶“羞澀”,降溫效果不大。一位候車的張先生告訴記者,他來火車站已經半個小時了,一直汗如雨下,感覺很遭罪。“候車室應該增加幾臺空調,適當把溫度降低點,這樣市民才能更加舒心地出門嘛。”
相關鏈接:空調設置26℃以上,節(jié)能又健康
相關數據顯示,人體感覺舒適的室內溫度,夏季在24℃至28℃。 與此同時,空調開到26℃以上,對緩解用電高峰期電力緊張、節(jié)能減排將起到積極作用。在這里,我們呼吁全民共同參與,將空調溫度設置26℃以上,小小舉動,卻能讓節(jié)能減排落到實處。